近日,由西藏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和西藏阜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适应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果荣获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这是继2021年后我院又一次荣获这一殊荣。
该成果是研究团队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金项目,历时多年,在2000~5000米不同海拔,对2万多名世居藏族与移居高原人群生物样本健康体检大数据进行的生理表型与基因组学以及低氧通路关键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对藏族人群适应高原低氧极端环境背后的主要生理特征与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该研究成果的主要科学发展和学术价值在于:
1、首次提出4500米是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环境具有生理适应优势的最高临界海拔,为藏族人群究竟能适应多高海拔这一高原健康科学问题提供了基础数据。
2、首次提出藏族人群血液一氧化氮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钝化调节”假说,为一氧化氮用于慢性高原病治疗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基础。
3、率先阐明了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阐明了藏族人群在高原低氧环境下通过下调EPAS1的转录表达水平来维持较低的血红蛋白浓度,进而降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风险。
4、证明夏尔巴人是藏族人群的一个分支,澄清了夏尔巴人与藏族人群之间的遗传关系,修正了美国学者提出的藏族人群是夏尔巴人与汉族人群通过遗传融合形成的,以及藏族对高原环境的生理适应优势可能源自于夏尔巴人的错误观点。
以上发现,为破解高原适应与高原病致病的难题提供了新理论基础。本项目成果在《国家科学评论》等SCI期刊发表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IF)为81.4,其中3篇IF>15,被PNAS等论文正面他引126次,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积极评价。
西藏阜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阜康医院)致力于医、教、研协同发展,努力推进“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2020年西藏阜康医院“在海拔3650米低氧低压环境下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实践与应用示范”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三等奖,2021年阜康医疗“西藏自治区卫生服务调查与体系建设研究”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
本次“藏族人群对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适应特征及其调控机制”研究项目再获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表明西藏阜康医院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科研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在做好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大力支持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